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万载古城记忆之九

2020-08-07 11:44  阅读:1966 

万载县治自罗城迁进如今康乐始,县衙便背靠龙山,是以县衙前这条河便谓之龙河。龙河之水源头有三,一是竹山洞水,经马步黄村、小布、水口,穿两河三桥至天陂塅;二是田北水,至天陂塅合竹山洞水;三是郭村铺水,经周家市,收甘泉水、石溪、虎坑诸水,穿株树江桥与天陂塅水合。三水在天陂塅合流后,穿南浦桥(俗称南门桥)入城至笔架洲纳环绕体育场(老菜场)而来经一建公司楼下而出的乌溪水和经再思桥流入原二轻局后深沟而来的毛家冲水,在学前合流后过双虹桥穿龙河桥(即新桥)出城注入蜀江,全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

千百年来,龙河上演绎了多少传奇,东西两岸又诞生了多少故事?都嵌在那临水而立的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锯树(枫杨树)的苍老斑驳的树皮里,由此在树干上催长出一层层一丛丛寄生植物,像一条条巨龙在龙河上翻腾,守护着古城千千万万的百姓,和谐安康,基业稳固,护佑龙子龙孙万代不绝,世代昌隆。

▲  枫 杨 树

从南门桥到新桥大约一公里,先辈在这河上先后架了五座桥,依次是南浦桥、郭家桥、双虹桥、安乐桥、新桥。上千年间,先辈们前赴后继,屡圮屡修,为沟通东西两岸甚至赣湘两地积下了莫大的功德。

南浦桥就是那时候万载通往浏阳的咽喉,始建于元大德间,明洪武间文泰卿重修,正德十二年(1517)倒塌,宋珊之女良贞捐资重构;万历中被水冲决,辛图猷又鼎力建造;崇祯九年(1636),辛图猷之子启夏、启商、启周等又秉承父志重修。清康熙五年(1666),辛图猷之孙琼瑶偕姪勤学等又对南浦桥进行了修葺;康熙五十八年(1719)桥尽坏,知县程元度率领辛图猷后裔及邑人重建;雍正十年(1732),杨垂远、郭康侯、郭宗城、郭永奠、郭兴兆、辛三锡等募助桥栏。道光十六年(1836)因岁久渐就倾圮,刘名紱、辛敷韶倡捐重修,宋珊和辛图猷的后裔都积极参与了重修。

南浦桥外就是吼狸塅了,一望无际平平展展的稻田,竹山洞水蜿蜒从稻田中间流过,浇灌着这片肥得流油撒籽就能结果的土地,难怪县府把农场和鱼种场都建在这里,万载有民谣曰:务前街的店,吼狸塅的田,耕畲布的土,作不出肯去死。读初中之前,我就常常到吼狸塅捡稻穗,老是捡到墨夜归。

南浦桥原为三墩两孔,桥两端入街口在清代时有城门,桥西通往南门街的入口叫小南门,桥东通往老万载饭店之处有文明门亦即大南门。

▲  南 浦 桥

第二座桥是郭家桥(在之六中已记述,恕不重复)。

▲  郭 家 桥(洄澜桥)

第三座桥是双虹桥,三墩两孔。该桥未建之先此处原有浮桥,元代九仙宫道人黄竹关因无子嗣,便建石桥以祈嗣,后果生二子,因名双虹。明成化间被水冲垮,知县陈璨重修。后又垮,宋一凤、九疇、良彦修复。清雍正五年(1727)宋族重新整修桥面并竖立石栏杆,在东西两岸均有碑记。嘉庆年间在桥上增建了桥亭,桥亭后来于民国间拆毁。1966年倒东溪水库时,体育场里存放的木材被水冲到双虹桥头,几十根大树横架列架在桥墩边,洪水载着大水泡在树隙间呵呵响轰然而过,双虹桥硬是抗住了洪水和大树的冲击,依然稳固地屹立在龙河之上。

在双虹桥头现在公共厕所的地方,原来有一个埠岸,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常常有竹排、木排在这里起岸,然后掮到市场上销售。

▲ 双 虹 桥

桥东头左侧原有一个石台,读初中时,我曾经坐在石台上卖过企叉,还卖过烟丝。企叉是我斫柴时顺带回来的竹尾牯做的,烟丝是我和姓万的伙伴去捡香烟屁股剥的。那时,我们常常溜到县委、政府会议室去捡烟头,那里的人抽的烟好,剥开来的烟丝都是松黄的,很好卖,我和伙伴就盘脚盘手坐在石台上,面前白纸上摊着一堆堆烟丝,三角钱一堆,间或便有人来买。也就卖了年把子,后来觉得有辱斯文就没有卖了。

我这个姓万的伙伴胆子比较大,澡冷水洗的时候,我们都是在郭家桥跳管,他却在双虹桥上跳管,站在桥栏杆的柱子上,直插插地往下跳,常常引得行人围观。说老实话我是不敢在这里跳,这里起码有两个郭家桥的高度!

石台后面有一面墙壁,上面经常会贴着法院的布告。“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除了贴布告,又成了贴大字报的地方,一日到夜都有人在那里看,晚上甚至有人打着电筒看。

下了桥往左手就是务前街了,务前街是因明代在这里设过税务所而得名。务前街靠河的一边有不少吊脚楼,每到傍晚,便有人从楼上放下吊桶来打水澡洗,那时候的河水不但可以作生活用水,清早去挑还可以饮用。务前街两边的店有窑货店、秤子店、图书馆、南杂货店、打锡店、新华书店、布店、土产公司、冷饮店、照相馆、理发店,往后到王家山那里还有豆腐店等等。过去,在务前街一带开店没有不发财的。因为小小的万载也就务前街和上街头两条大街。清及民国万载很多商人就在这两条街上发迹,甚至他们的后代如今也秉承祖宗的血脉,还在万载商界混的风生水起,成为又一代富商。

▲ 原务前街吊脚楼

老酒厂前面这座桥就是安乐桥了,因其前身是木桥,所以又叫木桥头桥(现在桥头却竖着一块桥牌叫“龙桥”,真不知竖牌的部门根据什么命名的)。桥东头原有一口水井是为义井,酒厂原址是龙祠,所以酒厂前面这块空场称为龙家场。清乾隆四十年(1776)邑人辛衢捐建安乐桥,长九丈有余,高五尺,宽六尺。道光十五年(1835)刘名紱、辛基琇合金百余重修。道光二十二年(1842)后,两人复捐葺二次。在安乐桥东岸有一栋八字门楼的民居,1930年8月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由新建经高安、宜丰,于12日到达万载县城,毛泽东即居住在此屋。

▲ 安 乐 桥

▲ 毛泽东故居

安乐桥下游百余米便是龙河桥,俗称新桥。明正德间知县张邦谷因在此处筑城墙而修桥,结果未建成便离任了。嘉靖元年(1522)知县卢秉章到任后接着把这座桥做成了三孔桥。若干年后冲圮。邑人谭钺重建,又因洪水泛滥冲决,谭钺之子登龙又重新修复。万历四年(1576)又复遭水决,登龙子孙熜、嘉猷、嘉谟又举家把桥修复,并在桥上建了五间亭子。万历三十七年(1609)嘉猷之子谭经济重建,后又圮。万历四十四年(1616)谭经济把三孔改为一孔,减轻了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又把桥加高加宽。清嘉庆年间辛守身在民众中募资对桥进行了修缮,并在桥上加砌了栏杆,使之焕然一新。咸丰年间,万载城墙进行了加固修缮,龙河桥西端如今还可见到一段十多米的城墙。

在桥下水闸(原名崇文闸)旁有一个泄洪道,水小是只到脚踝深,有些喜欢上水的鱼便会逆着水沿着泄洪道的两边往上游。我从万中放学后,经过这里就会脱掉鞋子打着赤脚,挽起裤管,扶着泄洪道边上的石壁去踩鱼,那鱼儿只知往前游,哪里知道我们在后面踩它,踩在脚板心里痒痒的,每次我们都要踩到十几条指头大小的鱼。

▲ 龙 河 桥

在龙河桥的西岸有一栋刘家屋,1930年8月万载县委、县苏政府曾驻扎在这里,毛泽东亲自到刘家屋召见了县委、县苏负责人。

龙河桥下便是盐宕,盐宕是民国时期万载七大码头之一,至解放初期历为商家装卸货物的重要码头,水面有几十亩,与蜀江相连。东西两岸原有官洲,一在堰基西岸,上至刘姓塘,下随吴公讲堂田埂直至龙江口;左至吴公讲堂田,右至江。其二在东岸水府祠前并右侧,俱随石路横过直下至江。广袤数十丈,俱禁侵占。“上下斜对,舟樯森列。每至宵分,灯火煜耀,弥望如星。”货运繁忙时,船队要排一、二里路远。盐宕两岸一片喧闹,老板的吆喝声,搬运工人的嘿吭声,人声鼎沸,响成一片。船上岸上,三花灯、汽灯照耀如白昼,直到下半夜二、三点钟才暂告停歇。而押后的船队,只好在离盐宕三、四里路的栈下(水运货栈)上岸先行休憩,第二天再撑至盐宕卸货。

每至装船发运之前,船家老板与商家均要到盐宕岸上的水府祠(祀晋旌阳令许逊)进香祈祷,祈求一路平安。除了水府祠,城内还有三座供奉水神冯夷的小庙,一在双虹桥侧码头岸上,有一石砌小庙,内有水神冯夷的石像;二在小北关大井头义井旁,井旁的墙中间有个大峒,峒内即供有一尊水神冯夷的石像;还一座则设在现烈士馆后面。因这三座庙均无遮盖,所以有民谣:“城内三座庙,无瓦又无料。”但老板和船工每遇此庙,必然毕恭毕敬行礼祈祷。

▲ 古万载的水运码头

株潭、潭埠、大桥一带的土特产如土纸、鞭爆、夏布等,则顺流而下,土纸在城北青石岬上岸,集中存放在龙河纸栈(俗称纸行),然后按单发运。或到盐宕卸货,供应城内商号。或直接驶往上高,过高安至南昌,再行转运它埠。

据旧志载,至清代末年,全县有名有姓的桥就有近200座,最早的于宋代建造。这些桥绝大部分均由当地大户出资捐建或募款、集资兴建。修桥铺路,行善积德,成为万载人的传统美德。(待续)

图 片 来 源:黄安、《万载古城旧事》

来源:万载文旅

编辑:李嘉

76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