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深化改革 建设小康社会

2021-05-08 14:56  阅读:792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面免征牧业税,中国农民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全面部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万载县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各类挑战和困难,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城乡巨变、和谐稳定。

1. 增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地)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共万载县委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不断开拓进取,使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思想建设

2005年1月到2006年7月,组织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435个参学单位、33个党委、624个党支部(党总支)、15244名党员参加了活动,党员参学率达到98%。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006年5月,创立“万载县领导干部星期天学院”,在全县30个基层党委中设立分院,每月一个学习主题,并邀请省市专家学者,讲授有关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工农商各业现状与发展、国家税收、有机农业、外贸等课程。

2008年,开展“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影响和制约万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剖析疏理,有效地搅动了思想,厘清了思路,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活力;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了千人下基层宣讲调研活动,并在全县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和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之风、狠抓工作落实的学习教育活动,实现机关干部“政治纪律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观、精神面貌明显改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的预期目标。

2009年,通过开展“五同五帮”、“四诊四查”、“阳光整改”等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和科级党员干部挂点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组织181个县直机关党组织分别与全县村(居)、农村学校、企业党组织结成“1+1”共学对子,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以帮农民渡难关、帮农民解难题、帮农民办实事为内容的便民行动。

2011年8月至12月,县委在全县深入开展以“四创四促”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力破除党员干部思想中存在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小打小闹、自满保守、急功近利、片面发展等思想观念,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相关领导干部集体到经济发达地区、省内周边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去参观考察,学经验、找差距、谋对策;邀请专家学者到万载授课讲座,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以思想观念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战略任务。在县委的部署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所思所想,开展三千干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实现机关带基层,确保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强化基层建设

2003年,万载在全县基层党建工作中开展了创建“百强示范点”活动,即树立100个党建工作典型。通过创建活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4年11月,为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探索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即按照农村产业特点、社会分工情况、党员的从业结构,科学设置党组织。

2007年,万载县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县。经过一年试点,万载县开展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受到民政部对的高度评价,探索了一条在农村推进社会工作的新路子。同时,开展创建农村基层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体系、创新便民利民的服务方式“双创”工作,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务管理等事项,在全县17个乡镇(街道)、所有行政村(社区)开设“廉政效能互动台”,就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搭建“村民点题、干部跑腿、群众评议”互动平台。

2012年,县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农村“三支队伍”教育管理。以“分类定级”、“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从职责、待遇、选育、奖惩等方面明确规范,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

强化作风建设

2003年3月,设立万载县人民政府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与万载县纪委纠风室合署办公,深入地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先后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的不正之风、纠正公路“三乱”、政府采购监督、整治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等专项活动。

2004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出台后,制订了《关于加强对基层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一把手”行使事权、财权、人事权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制度、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干部监督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等。

2005至2012年,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发展经济、保驾护航”为已任,创新思路,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2005年,县委下发《关于严肃处理我县党风方面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通过严格教育、严肃政策和严厉查处狠刹党员干部赌博玩乐风、大操大办酒宴风、走读风。2006年,县委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积极构建反腐倡廉网络,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服务。建立服务客商、服务企业的长效制度,县领导挂点联系县内重点企业制度和“一牌两卡”制度,保护客商的合法权益。

2009年,稳步推进县乡纪检监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组建7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县纪检监察机关大力开展民生领域四个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取消不符条件城乡低保对象3717人,进一步清理并规范了农民建房收费项目,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认真抓好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在全县上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注重抓好“一课二会三制”建设,全面推行“村账乡代管”制度,完善了村务公开、乡镇政务公开制度,继续开展了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活动,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一大亮点。巧打“每月一课”“常规”牌,把教育的链条延伸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个农村基层组织。全力推进以乡镇“廉政效能”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整肃干部作风,开展以“刹五风、正作风、促发展”(刹走读风、刹玩乐风、刹攀比风、刹漂浮推诿风、刹宴请吃喝风,树埋头苦干之风、真抓实干之风、艰苦创业之风、廉政勤政之风)为主题的机关干部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四审一访”工作法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县纪委、监察局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推出了“四审一访”工作法,对纪检监察案件实行“县案联审、乡案互审、疑案会审、选案公审”制度和适时对受处分党员干部和行政监察对象进行回访教育。回访教育采取“情感回访、领导下访、部门协访、访后回访”的方式,真情服务于受处分党员干部、行政监察对象,架起组织与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四审一访”工作法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纪检监察案件“零申诉”的目标。

2.建设现代农业体系

1986年,县建设局与县植保站、县科协协作,在马步新联村建立了一个面积为2公顷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实行水旱轮作制,合理施肥,少施化肥,调整土壤酸碱度,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由此开启了万载建设现代农业的探索和实践。21世纪初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建立后,农村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性重大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为万载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取消农业税和施行粮食直补

2002年3月,万载县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县18个乡镇铺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改革基本原则是:“减轻、规范、稳定”,主要内容是:“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即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生猪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和使用办法。涉及全县17个乡镇, 213个行政村,338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88027人(占全县总人口465652人的83.3%)。

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县农民负担与1999年(标准口径)相比减负率达39.67%,农民人均减负42元,亩均减负49元。与1999年农民实际负担相比,减负率则达67.57%,农民人均减负114元;亩均减负133元;与2001年比,全县农民减负率达30.01%,农民人均减负25元,亩减负30元。

2004年万载县根据宜春市财政局宜财农税发[2004]7号文转发省财政厅、农业厅《关于2004年降低农业税率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2004年1月1日起,全县农业税率由7%降为4%。同时农业税任务(含20%的附加)调减43%,农业特产税(除烟叶外)全部免征。由此农业税少收814万元,附加少收16.27万元。2004年,全县农税各项收入2266.7万元,其中契税508.3万元。2005年根据省财政厅赣财农税[2005]2号文《关于免征农业税有关事项的通知》,万载县确定2005年1月1日起全县免征农业税。

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惠农政策,决定从2004年起,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和良种两项补贴。为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万载县建立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资金直达、一户一折、封闭运行”的社会化发放方式。2004年,补贴标准是:粮食直补,早稻按实际种植面积每亩补贴10元;中、晚稻按农业税计税面积每亩补贴10元;良种补贴,早稻、中稻、晚稻分别按农业税计税面积每亩补贴10元、15元、7元。2004年是我国实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第一年,全县发放补贴资金1087万元,补贴标准,早稻20元/亩,一晚25元/亩,二晚17元/亩。2004与2005年,全县共发放粮食和良种补贴2175.93万元,受益农户95223户,受益农民36.6万人。

现代有机特色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1999年,万载开始发展有机农业。2000年以来,茭湖、仙源、赤兴、高村等乡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并成为全县有机水稻的主产区。

2004年,万载开始水稻、木姜、草莓、毛豆等产品和土地有机转换的认证申报,当年20多个产品和及3.46万亩有机转换土地获得有机认证。之后,万载逐渐形成了以水稻、木姜、草莓为主导的有机产品。有机产业也逐渐成为万载强县富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到2006年,县青叶食品有限公司、锦江食品有限公司、鑫源农业有限公司、长青食品有限公司、绿色食品厂等公司发展成为有机食品龙头企业,并逐渐形成以金世本香山茶油、千年牌南酸枣糕、千年牌葛根粉,甜藠头等为代表的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绿色、有机农业品牌和农产品。

2010年万载县被列入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万载县被国家认监委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示范区。

为建设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县委、县政府确立“高标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品质打造中国有机农业示范县”的发展战略,明确“一心两片三大主产业”的农业总体发展思路,并在三兴镇闹坪村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是年,全县有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拿到了“国家有机认证示范创建县”“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两项国家级荣誉;全县有11个乡(镇)48个村进行有机农业生产,有机农业生产面积27.4万亩;有机水稻、木姜、毛豆、草莓、百合、小葱、紫山药、山茶油、南酸枣等30多个品种,通过欧盟标准、美国标准的有机认证,产品销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实现税收5497.8万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农业快速发展与现代农业体系的形成

进入21世纪,中共万载县委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不断开拓进取,全县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取消农业税和特产税、扶贫攻坚、发展现代有机特色农业,一系列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改革扎实推进,万载全县农业快速发展,现代农业体系逐渐形成。

到2012年,万载农业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面貌大为改善,农民收入年年增加。全县农业总产值24亿元;粮食播种面积68.46万亩,总产28.05万吨,平均亩产409.7公斤;水稻播种面积58.41万亩,稻谷总产25.96万吨,亩产444.5公斤;全县粮食生产连续九年获得丰收,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6376.689元。全县18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公路,全部通有线电视,全部建成“农家书屋”。

3.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持续改善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万载县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启动。1980年万载县环境保护办公室成立,随即在县城开展了以消烟除尘、消除“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为重点的整治工作。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环保工作形势严峻,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2003年1月,组建万载县环境保护局。同年6月,成立万载县环境监察大队。

1987年,县人民医院自筹资金和环保补贷资金,采用“JHY-节能I型”医院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医疗污水。县城建成街心花园、河东花园、河西花园,绿化面积37.2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16.5%;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治理率20%,达标率2.3%,废气排放治理率80%,达标率50%,废渣处理、处置占排放总量的84%;通过整治和治理,县城居民生活燃料基本普及蜂窝煤,县城3平方公里基本实现无黑烟区。

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万载县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1986-2005年,全县新增造林1.46万公顷,义务植树680余万株,封山育林3.86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造林0.52万公顷。

2005年,全县所有再生纸厂采用化学混凝和机械搅拌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造纸废水,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治理率100%,达标率达67.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0.6%,生活垃圾全部送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水土流失面积降至1.19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04%。并相继建立“三十把”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竹山洞”、“鸡冠石”和“九龙原始森林”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0.59万公顷;规划建立乡村自然保护小区154处,面积0.22万公顷;划定生态公益林3.36万公顷。

2012年,全县各项环境指标持续改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92个新农村点和202个自然村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造林绿化2.5万亩,封山育林6000亩;2008年建成60亩的凤凰山公园、31亩的龙河公园、康乐休闲公园等,2010年建成58公顷的龙山公园。县城全面实施规划建绿、腾地造绿等工程,园林绿化总面积达798公顷,城市绿地面积达36.25%,绿化覆盖率达41.2%。2013年建成60.2公顷的龙湖公园,其中水域面积23.7公顷,绿化面积12800平方米。规模215亩、库容量125万立方的迟禾冲垃圾填埋场第一期工程完工;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达1.2万立方米,县城11公里污水管网铺设完工,城区污水收集率由之前的65%提高到85%。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减少超标排放,完成COD减排1562.2吨,SO2减排107.3吨,氨氮减排74.37吨;境内锦江水质达到国家Ⅱ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9.2%,工业固体废料综合利用率达98.5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县创建国家级生态乡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全县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土地保护与开发利用

1998年,民政部门勘界后,确定全县国土面积为1719.63平方千米。按土地利用分类,共有一级类型八个,即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其中:耕地面积37970.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19%;园地面积1079.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3%;林地面积106954.74公顷,占全县土地62.5%;牧草地面积3.54公顷,仅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极小部分,处自然零星分布状况;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7200.69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21%,独立工矿占8.3%,特殊用地占1.32%;交通用地面积1773.84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04%;水域面积5780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38%;未利用土地面积10361.1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05%。

土地资源保护。1989年12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在非农建设用地开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1991年,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探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新路子。1993年11月,县政府加强和规范土地有偿使用工作,坚持由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原则,注重提高出让土地使用权在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中的比例。同年,万载县首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竞买成交。1995以后,全县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强,速度加快,范围扩大,土地出让范围由县城向乡(镇)扩展。

资源保护。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1995年上半年,在双桥乡开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试点工作。到1996年,全县首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0377.4公顷,保护率达到85.1%。2000年,《万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并开始实施。全县土地利用有了根本遵循,按照规划万载县统筹安排全县范围内各类用地,重点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县政府还进一步深化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严格控制行政划拨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行政划拨用地外,全部纳入有偿使用范围。同年县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全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强化措施,节约集约用地,整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2003年,适时科学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科学整合,划定田块,全县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田块1749起,面积31414.9公顷,保护率达到88%。同时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的监督管理,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4.花炮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悠久的万载素有“花爆之乡”的美誉,清朝乾隆时期(18世纪中叶),万载开始爆竹制作,清道光年间(19世纪中叶)万载花爆已“通行南北,商贾络绎”,光绪年间,“男妇大小均藉此以资工作”,爆竹销本省和广东、福建等省,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花爆传统产地。清末民国初年,全县花爆庄有近800家,年产花爆数万箱,产品虽为单一,但质高价廉,销路甚广。

花炮生产的发展与鼎盛。新中国成立后,花炮生产得到发展。1964年广交会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万载花炮打入国际市场,之后全县大小花炮厂纷纷建立,花炮产量逐年增加,品种逐年更新。1978年万载花炮产量达10.51万箱,1979年形成自主“文明塔”“花篮”烟花爆竹商标品牌直接出口。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1980年代,以花爆为主的万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80年全县财政收入982万余元,其中鞭爆税收265万元,占37.06%。烟花爆竹产品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港澳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1年,万载县明确从万载实际出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以花爆为主的乡镇工业。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万载花炮生产进入鼎盛时期,烟花鞭爆是万载工业的拳头产品,花炮生产为万载经济的支柱产业。年产60多万箱,产品除销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外,还直接出口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花炮生产也由纯手工生产向部分工序向机械化生产迈进。

1985年,全县有15个乡镇办花爆厂,花爆企业483个(乡镇办花炮厂34个,村办及私营花炮厂445个),年产花爆产量65万箱,花爆企业从业人员8万人,花爆总产值6520.6万元,销售收入4877.7万元,利税总额1164.3万元;乡以上花爆企业人均创造总产值6091元,人均创造利税1088元,县内5大花爆企业职工人平均收入745元。

1986年全县花炮产量上升到65.5万箱,出口23.3万箱,占全江西省花炮出口总量的75%以上,实现了花炮生产的突破性发展。

花炮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产业的调整。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部分集体花炮厂因管理不善,经营不佳被迫停产,村办企业进行重组或关闭。为走出困境,集体企业全面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制经营,改革后股份制、个私花炮企业纷纷建立。同时,有不少家庭作坊式企业兴起。全县万载花炮产业依然保持快速增长,1998年产量180多万箱,收入突破2亿元。1999年12月10日,在广东东莞市宾馆召开2000年万载花炮营销恳谈会,全县50多家生产企业和9个乡镇主要领导、40多家客户80多位嘉宾参加,联络了感情,宣传了万载,吸引了客商办厂。2000年6月20至21日,省政府在万载召开全省烟花爆竹清理整顿暨安全生产现场会议。

进入21世纪,万载花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花爆安全事故频发。2001年接连的芳林、黄茅两次花炮爆炸事件,使以花炮为主的万载经济遭受到空前的打击,全县经济低潮,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下降明显,当年,国民经济下降0.42%,财政收入下降17.47%,工业生产下降4.1%。

2002年,万载县委政府按照“安全、有序、创新、多元”工作方针,对全县花炮企业进行全面整顿,全面清理家庭小作坊生产,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全面推进花炮“厂房、机械、工艺”;改造淘汰一批安全生产不达标、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差和违法违规的花炮生产企业。2003年,县委县政府继续加强花炮行业的“规范管理、规范改造”,全面提升花炮产业发展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快花炮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经过全面整顿,规范管理,规模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百折不挠,逾挫逾勇,经过短暂的调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花炮行业也逐渐恢复。

至2005年,全县花炮企业858个,其中引线企业309个,全县从事花炮生产及相关行业的农村劳动力10万多人;花炮产量322.6万箱,销售额48390万元,其中内销278万箱,出口44.6万箱。在持续的整顿和规范管理下,全县花炮经营方式也由过去的单一生产、单一经营型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花炮企业发展到21个,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花炮企业发展到114个。

历年万载县花炮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表

20世纪80、90年代,是万载花炮发展最快时期,也是万载花炮发展史上的黄金20年,花炮产业链上从业人员达10余万人,财税收入占万载财政“半壁江山”。万载先后在广东、福建、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山东、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海南、宁夏、甘肃、香港、深圳、珠海及江西省内大部分地区建立了150多个花炮销售公司,200多个直销点,万载花炮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国外市场30%。花炮成为万载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主体财源,出口烟花爆竹平均税收高达24%,1985~2005年,烟花爆竹20年累计创税11.09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5.8%;花炮出口创汇共计达11.8亿美元;花炮相关行业产值总计达200亿元,创税达5.6亿元[1]。2012年,全县花炮产业链日趋完善,花炮产业稳步提升,“万载花炮”集体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批,花炮行业总产值62亿元,完成税收3.5亿元,创汇1亿多美元。2016年,万载花炮企业经过第4轮整改后,完成产业收3万元。

11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