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书记,走了以后,要常回家看看啊!”8月1日,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乡山塘村的一场“送别”牵动了很多村民的心。
自发前来送别的村民齐聚在山塘村部周围,欢送宜春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给队员们披红挂彩,与他们握手、拥抱、合影留念,感谢他们脚踏实地、甘心奉献、细致耐心的驻村工作。村民们口中的“邹书记”叫邹吉,是宜春市公安局驻山塘村第一书记。今天,是他结束八年驻村工作的日子,村民们自发前来相送。八年的驻村时光在“八一”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画上句号,对曾是军人的邹吉而言,更叠加了一层纪念意义。
握手一长叹,泪生为别滋。汽车在村民不舍的目光中缓缓启动,拉扯着乡亲们的眼泪。望着扶贫驻村工作队车辆远去,不少乡亲眼含热泪,怀着依依不舍之情仍在向着渐渐远去的亲人不停挥手。
时间的价值,历来珍贵;奋斗的征程,历历在目。
坐在车上,邹吉红了的眼眶还是忍不住落下了眼泪。回首过去的八年,是他扎根山塘、倾情奉献,与村民们吃住、工作在一起,唇齿相依的八年,也是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山塘村在市公安局和驻村工作队的全力帮扶下,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八年,曾经崎岖不平的土路如今已是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曾经破败的村容如今也已美观整洁、旧貌换新颜。八年时间,彼此早已视为亲人,一路走来,彼此共同收获成长。
脱贫攻坚,是责任,也是使命
2015年,市公安局组织开展到山塘村驻村工作队人选的报名。邹吉第一个报名。他说,“我本来就是农村孩子,我的父亲长期工作在乡镇,从事驻村扶贫工作。我也想回到农村,为乡亲们做一点事。”
2015年12月28日,是邹吉到山塘村报到的第一天。
邹吉清楚地记得,因为没有直达公路,自己从市里出发,在崎岖的山路上足足绕了两个半小时,才抵达了这个地处深山的小山村。
位置偏远、没有村部、没有公厕,是邹吉对山塘村的第一印象。而随着工作的深入,让他对这个小山村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父亲尘肺病、母亲去世、大妹脑瘫、幼弟还在上学,是全家唯一希望的16岁小女孩,要拉扯早逝的儿子留下的孙子孙女的古稀老人,一周要透析三次、养家重担全落在妻子身上的尿毒症患者……“虽然我也生长在农村,然而不到边远的山塘村,不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不会明白有些苦难、贫穷,真的会让人觉得无助和迷茫。”
亲身感受这些贫困户的现实困难,邹吉对自己肩上的担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如果说,当初报名来山塘是凭着对脱贫攻坚工作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腔热血,而此刻,则更多的是肩上沉甸甸的担子。邹吉默默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努力,为村民解决这些困难。
从“陌生小伙”到“咱村里人”
万事开头难。山塘村是个闭塞的小山村,村民们与外界交流不多。邹吉作为一个“被派下来工作的外来户”,在这里虽然不至于得到冷眼与慢待,但村民们对他的客气中,往往带着疏离与不信任。
邹吉深深地明白,想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仅仅来到群众身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走进群众心间。
为了能早日和乡亲们打成一片,邹吉的脚步踏遍了山塘村的每一个角落。每到一户,他别的不提,先挽起袖子帮着干活,一边做家务,一边拉家常;农忙时节,他挽起裤腿、打着赤脚到农田里帮忙插秧。邹吉是外县人,不会说本地话。来到山塘后,一来二去之下,他竟然掌握了一口流利的宜春话,乡亲们也越来越喜欢跟这个外来的小伙子聊天。
距离是拉近了,但这些还不够。如何才能让群众把自己当成信得过的“贴心人”?邹吉始终坚持“以真心换真心”。他说,“只有让群众觉得你说话办事靠谱,别人才会信任你。”
村民李某家的水泵坏了,跟邹吉提了一嘴,第二天,邹吉就带着修理工上门了;疫情封控时,村民张某家的婴儿奶粉没了,是邹吉想方设法买了回来;国家颁布扶贫政策、惠农政策,邹吉第一时间上门告知群众怎么申请、如何享受政策福利。以往,对待村里的矛盾纠纷,村干部们采取的往往都是“家长式”简单粗暴的调解方式。而邹吉到了村里后,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民警的专业特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定之以法,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渐渐地,乡亲们遇到什么心结都愿意向他倾诉,碰到政策上的难题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向他请教,甚至家里的桃子熟了,都会想着要先拿给他尝一尝。“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山塘人”。驻村8年,这个曾经的“陌生小伙”终于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辛勤和付出,变成了村民们赞不绝口、决无异议的“咱村里人”。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安全感,感受到我们一家还没有被社会抛弃。”
“感谢您出现在我们一家的世界,成为照亮我们家的一束光,谢谢您!”当被问及想对邹书记说点什么的时候,邹吉的扶贫对象张如梦发来这样一段话。
邹吉来到山塘村的时候,正是张如梦一家最为艰难的时候。她的父亲有尘肺病,母亲已经去世,妹妹从小就有残疾,2014年病情急剧恶化,变成全身瘫痪,而当时只有16岁、还在上学的张如梦根本无法照顾妹妹,身患重病的爸爸更是自顾不暇,只能把弟弟妹妹托付给已经70多岁的外婆照料。
在了解到张如梦的情况后,邹吉和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联系,不仅解决了张如梦弟弟的学习费用,还把张如梦的父亲和妹妹送到了福利机构,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邹吉也多次找到张如梦谈心,鼓励她坚持下去,好好读书。
回忆起邹吉对自己的帮扶,张如梦提到了一个让自己感怀最深的细节,她说,“去接妹妹时,由于药物作用,妹妹的体重翻了个倍,行走极不方便。邹吉叔叔见状,当即就矮下身子全程背着她下楼梯、上下车。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安全感,感受到我们一家还没有被社会抛弃。”
当年的帮扶如今已开出了希望之花。现在的张如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说,她要向邹吉学习,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培养好祖国的花朵。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贫困户钟茂洪是尿毒症患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邹吉想方设法帮他找到谋生途径,就在去年,钟茂洪被评为村里的“致富之星”,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在镇上买了新房。
贫困户李大爷的儿子早逝,孙子孙女全靠他和老伴两个年近80的老人拉扯。邹吉帮助李大爷和老伴申请了低保,并且张罗着修好了老人家漏水的屋顶,帮老人平整了庭院。伴着粉刷一新的屋子,李大爷的生活也亮堂了起来。
还有几户贫困户的子女通过“雨露计划”实现了就学就业,家里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正欣欣向荣……2018年11月底,该村贫困户25户92人全部高标准脱贫。是邹吉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让这一个个曾经风雨飘摇的家庭重新扎下了幸福的根基,有了遮风避雨的能力。
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脱贫攻坚工作千头万绪。来到山塘后,如何精准扶贫、如何帮助群众有效脱贫成了邹吉心头最关注的事。多少个夜里辗转难眠,甚至拉着父亲为自己“支招”,从最早的“摸着石头过河”,邹吉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在2016年的贫困户摸底工作中,驻村工作队成立了评议小组,对贫困户名单进行严格评审。有些因为不符合标准而被清退的贫困户不服气,当场拍了桌子。驻村工作队顶住压力,经过前期细致的调查摸底,最终确定新增5户贫困户、清退10户不符合标准的贫困户及26名低保人员、增加了17名困难村民,整个过程始终做到公开、公正。评选结果公示后,村民们也都服了气,驻村队的公信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争取“博爱家园”项目扶贫资金、建成3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为山塘小学的留守儿童点亮“微心愿”……8年间,一件件“实事”“好事”也让山塘村的村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8年来,宜春市公安局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91万元,帮助协调项目7个、项目资金100万元。山塘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5.4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28.6万元。
如今的山塘村,产业兴旺,道路通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处处散发着生机和活力,成为产业兴、环境美、人安居的秀美乡村。
风展红旗如画。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惟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八年的驻村生活中,邹吉记下了10本满满的工作日记,他说,他将带着这份珍贵的回忆继续出发,不负时代,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