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白洋淀里的环保“黑科技”

2023-07-26 09:37 新华网    阅读:1956 

新华社石家庄7月22日电 题:白洋淀里的环保“黑科技”

新华社记者

  这是7月19日在白洋淀拍摄的鸟类。新华社记者郝建伟 摄

芦苇丛生,荷花满淀,成群的野鸭水上嬉戏……提起白洋淀,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出这些画面,但在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之初,白洋淀的水质却远不如当下。为了更好地保护白洋淀,诸多“黑科技”一齐上阵,助力白洋淀生态环境与“未来之城”雄安新区一起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

“现在我们的监测工作科技含量可高喽!”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干部张航说,一套包括无人监测船、无人机等先进装备的“天地淀一体化”系统已经投入到白洋淀的水质监测工作中。

“水上”的监测船可对白洋淀实现现场水样采集、暗管排查和实时监测功能,大大提升了应急监测效率。船上搭载的检验设备在一小时内即可对指定区域进行污染物排查和数据分析。

“天上”的无人机具有遥感光谱成像设备,可以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无接触、快速、高精度识别和监测,还可以向技术人员实时反馈湖区周围空气质量、土壤环境和噪音、辐射等信息。

此外,白洋淀还在淀区设置了水质监测固定站、浮船,对区域水质进行全天候监测。5G网络的高速度和低延迟,结合虚拟现实设备,使技术人员能够对湖面进行全域监测并获取实时数据。

“可以说现在的监测几乎是无盲区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项目经理林坤堂说。

林坤堂介绍,过去白洋淀的水质监测主要依靠人工观测,如今,这套智慧监测系统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技术人员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识别污染物。

  这是7月19日拍摄的白洋淀木栈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建伟 摄

白洋淀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家孙犁创作的《白洋淀纪事》,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淀区人们在芦苇水乡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成为几代人难忘的记忆。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白洋淀受到工业污染的严重影响,导致大量水生动物死亡。随后的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淀水几乎干涸、栖息地退化,鸟类数量急剧下降。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的修复和保护力度空前加强。当地通过关闭污染企业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通过持续补充水供应,退耕还湿。

在此过程中,科技成为了推动环境改善的重要力量。

2019年,随着5G应用增多,以及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系统建成,一些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便利用这些技术开发用于湖泊监测的设备。

林坤堂说,该监测系统的许多设计和组件已获得专利,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来自清华大学、河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白洋淀水质监测的科研合作项目。

环境改善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水质提升。经过6年多的努力,白洋淀水质从雄安新区设立之初最差的劣五类提升至三类。

  这是7月19日在白洋淀拍摄的鸟类。新华社记者郝建伟 摄

随着水质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回到了白洋淀。苇海荷塘、鸢飞鱼跃的美景重现。

“小时候不敢靠近,水很脏。”安新县涞城村的郝德惊讶于白洋淀的变化,这名21岁的大学生暑期回乡,常与伙伴到淀区游玩。“现在不一样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我们常到这里玩,是白洋淀的‘常客’了。”郝德说。(记者袁全、宋晨、齐雷杰、杲均丰、郝建伟)


81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