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守护雕版 传承不息

2023-09-05 11:07  阅读:1776 

郑宗男(右)正和同事将雕版录入数字化系统。

张 斌摄(影像中国)

修复好的雕版,重现百年前的精刻风貌。

吴建勋摄(影像中国)

郑宗男用电子设备将整理修复的雕版进行数字化保存。

吴建勋摄(影像中国)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踏着石板路,沿溪水缓行,漫步至园林深处,嘉业藏书楼便映入眼帘。作为中西合璧的回廊式两层建筑,藏书楼设计精巧,还有一泓碧水环绕其间。

1924年,湖商刘承干历时4年,建成这座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新中国成立后,原主人将嘉业藏书楼捐赠给浙江图书馆,至今仍保存有数万片雕版。这些雕版不少已是海内孤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早上8点,嘉业藏书楼的管理人郑宗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通风、除尘、防火、防潮……占地20亩的藏书楼需要每天巡逻看护,他和同事转上一圈便要花上1小时。

结束巡查,来到书楼,郑宗男打开了放满古籍的书橱。外面游客熙熙攘攘,楼上的书斋里,郑宗男每日在这里研读书目、查看古籍,不受打扰。

“这里就是我的家。”郑宗男说,1984年,父亲郑兴宝从部队转业后进入藏书楼,任管理处主任。藏书楼门口的小平房,是郑兴宝曾经工作的地方。不大的房子里仅仅容得下一张办公桌、一张床和些许杂物。从夏日酷暑到数九严寒,为了保护古籍,郑兴宝在这里守护了30多年,遇上暴雨等恶劣天气更要彻夜值守,防止窗户破损,书籍受潮。

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对古籍文献感兴趣的郑宗男,在2004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到这里帮助父亲做文献整理。刚到藏书楼,他的第一个任务是按照古籍分类法,给1000种古籍编目,一一登记在册。郑宗男说,自己学了三四年,方才摸清门道。

2010年,国家启动了“嘉业藏书楼版片保护工程”。郑宗男和父亲更忙了。冲洗、阴干、著录……父子俩每天重复着一件事:把雕版从架子上取下,逐一清洗干净并阴干,之后整理排序、拍照存档,再用宣纸进行刷印、装订成册。

2019年,这项耗时近10年的文化保护工程终于完工,让藏书楼里的雕版实现“复活”,并全部完成了数字化影印、保存。由此,郑宗男也对藏书存放的位置和内容了如指掌。

如今,作为浙江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副主任,郑宗男接替父亲,成为这些珍稀雕版的守护者,同时也是藏书楼第五代守书人。

2022年,藏书楼大修后重新开放,郑宗男也对未来有了新期待。“目前我们正在加速文旅融合,通过文化进校园,让学生走进来参观,我们走出去讲解,把藏书文化传播得更广。”郑宗男说,藏书楼还与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合作,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中华珍稀雕版保护工程。

夕阳西下,游人渐散,郑宗男完成了一天中最后一次巡视。夜幕降临,藏书楼重归寂静,灯光下,他又开始聚精会神地翻阅文献……(记者 窦 皓)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07版)

责编:秦雅楠


33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