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郭沫若1965年在访问江西吉安之时留下了这首绝美名诗《宿吉安》。文化庐陵,山水吉安,醉美风景在乡村。从郭沫若当年的“小游怡情”到如今吉安的“大游可为”,迈入新征程的吉安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头戏放在了打造和美乡村上,和美乡村建设正在焕发乡村旅游、乡村发展的新活力。
活力从哪里来?和美该如何美?三个小故事会告诉你答案。
一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黄牌”带来了什么?在昔日“三大纪律”颁布地的井冈山,如今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打出“黄橙红三张牌”的严规铁律,黄牌惩戒让曾经“脏乱差”的厦坪镇前山村安定组蝶变为“洁富美”的安居地,鞭策井冈山全市乡村争先恐后打造人居环境的样板,从而获得“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激励奖”。
一座建在农业基地的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站带来了什么?在吉安县,一个项目让附近20多个村减少了10倍费用,增加了400余亩果园肥料用量。
一个依托“万村码上通”建成的5G+长效管护平台带来了什么?在青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治理模式退居幕后,新型管护模式进跃台前。
三个小故事折射出乡村建设大谋略。在奖与惩的背后,体现了吉安建设和美乡村的善谋之智;在增与减的背后,衬托出吉安建设和美乡村的善治之策;在进与退的背后,反映吉安建设和美乡村的善管之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体现了乡村建设从形到神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出考题,我们地方要做好答卷。”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吉安市委书记王少玄认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和美乡村,贵在如何善于建设和美乡村,吉安要用一个“善”字诀激发全市干群建设和美乡村的新活力:在系统谋划上要善谋善为,妙解如何谋的问题;在整治方法上要善治善能,力解如何治的问题;在村庄环境常态管护上善作善成,巧解如何管的问题,让“和与美”“绿和净”彰显在吉安乡村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
“遍及江西大地,最美还是庐陵。”王少玄说。在冬去春来之际,记者走进庐陵乡村,探访吉安建设和美乡村的“善美”之道。
在科学谋划上善谋善为,“一把手一盘棋一揽子”整体推进,妙解如何谋的问题
“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这为我们农业大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科学指引。”吉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文江认为,科学谋划就是要善谋善为,善于科学设定目标、科学推进乡村建设工作。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是关键。因此,吉安近年来以围绕打造“清净整洁、精细秀美”农村生态家园目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持续提升农村功能品质,努力实现乡村全域美、内在美、全面美。
目标已定,号角一响,全市出击。吉安市县镇村四级干部和衷共济、齐抓共建和美乡村。吉安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态势和格局。
在“一把手”的重视重推之下,各县(市、区)一盘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何谓一盘棋?就是“人力财力”一起用力。井冈山实行县级领导干部挂村制度,明确77位科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负责联系两个行政村,确保了村庄有人办事。
建立县级领导干部挂村制度后,能发挥实际效用是关键。井冈山市挂村领导在充分了解所在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后,科学制订整治计划任务目标,逐个击破短板弱项及突出问题。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积极主动为挂点村争取乡村振兴、农田水利、旅游发展等相关项目28个,清单式保障整治经费,有效提高了村庄“财力”水平,保障了村庄整治有钱开展。
有人干有钱治并不等于有事成,善为方能有位有为。为此,井冈山结合实际向“不为缺为”现象宣战,对挂点干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怕慢假庸散”等情况实行“黄橙红牌”预警监督,将发牌情况作为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安定组曾是全市最脏最乱的村组,厦坪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也因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不力被发“黄牌”警告。此后,这位负责人不仅主动作为,而且利用群众工作法善于作为,深入群众找问题、化解问题矛盾30余条,从而通过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成功让安定组这个“脏乱差”反面教材,蝶变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范村庄。
在环境整治上善治善能,三个重点全覆盖、三线改造大推进,力解如何治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建设,尽管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一些乡村在关键领域特别是在神经末梢依然存在“不彻底、不到位、不完善”现象;个别地方依然存在面子好看、里子难闻的问题。
“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如同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了锁。不找到金钥匙,安居乐业的家门打不开,农民群众的心门打不开,农村发展的大门更打不开。”吉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既要敢啃“硬骨头”,又要抓大不放小;既要抓好面子,又要缝好里子,由表及里、形神兼备。
一场以“三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战悄然拉开,吉安市委、市政府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问题厕所提升改造三个关键领域,持续发力集中整治、重点突破,以促进“三治”全覆盖。
解决了重点治哪里接下来是如何善治?以前一些地方只管治、不管用,近年来吉安则做好“治理+利用”结合文章。治理农村旱厕,常规手段是改造成三格式化粪池卫生厕所,一般都要同步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吉安大多数村常年居住人口少,三格式化粪池存在的粪水粪渣较少;而另一方面,一些农业产业基地则缺少粪水粪渣制作肥料。
一头是建起来“晒太阳”;另一头是缺原料。吉安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胡小飞带动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走遍了全市1万多个自然村,一家一家去“闻味寻策”。“我们虽然干着有味的活,但要做成有为的事。”在调研之后,胡小飞建议市农业农村局拿出了一个善治之举:将污水处理终端建在农业基地里。记者查看设在基地中心的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这个处理终端就是一个观景平台。
“不仅面子好看,里子更耐用。”胡小飞介绍,这个就近设在村庄附近的处理终端产生了“三就近”的作用:就近收集、就近处理、就近资源化利用。该基地周边分布20多个村庄,粪水粪渣较多,便于厕所粪污运输处理,主要收集农村公厕和户厕粪污进行设备处理、干湿分离;分离出的粪渣可回收用于果园内作物施肥,每次回收粪渣量最高可达20吨,可解决400余亩果园肥料用量,促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农产品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地下求洁净,天上要清朗。以前,吉安市各地乡村上空纵横交错着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这些乱搭乱接的“蜘蛛网”不仅不是平安线,而且影响了观景线,这些小细节对处处是网红打卡地、吃旅游饭的吉安许多乡村来说尤为重要。为此,吉安市因地制宜进行“三线”改造,还乡村清朗天际线。
吉安县北源乡下里家新村52户人家新建庭院规范整齐、漂亮美观,可美中不足的是,“三线”错乱交杂。镇村和电力公司协商,将三线集中改造在一根弱电线里,将这根弱电线整齐划一地装在一侧靠边的墙上,这样既安全又美观。
与北源乡“墙贴式”改造不同,相邻的桐坪镇则选择了“入地”。以打造飞行小镇为抓手的桐坪镇为了让低空更纯净,让游客打卡游览“航空+田园”的美景,镇政府花血本将“三线”全部入地。
在如此善治下,吉安率先在全省全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1.46%,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稳定在98%以上,三线示范工程建设已经完成七成……
在乡村治理上善作善成,“万村码上通+文明积分制”根治长效管护难题,巧解如何管的难题
善谋是前提,善治是关键,善管是保障。然而,一些地方“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现象严重,因此,吉安建好更管好美丽乡村,让乡村面貌“一时美”向“持久美”、乡村内核由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
2020年,江西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一网管住,一分管活。”吉安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在调研后认为,美丽乡村管护各地有许多好措施,但吉安的妙招就是“万村码上通”和文明积分制,以一个新型平台激活乡村环境长效管护,以“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秩序”。
作为“万村码上通”全省先行试点市,2021年底,吉安在全省率先搭建市本级和13个县市区共14个长效管护平台。
平台建起来了,覆盖面怎么样?吉安创新平台运行模式,市、县5G+长效管护平台实行四个一(一平台一中心一张图一个端)运行模式,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统一指挥调度、物联分析告警和预警研判。各地积极整合利用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社会视频监控资源,切实提高平台覆盖面。正是因为如此,吉安在全省率先实现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市县全覆盖,将7016个村庄纳入平台监管范围。
说一千道一万,解决问题才是王道。为此,吉安组建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五员冶”队伍(监管员、网格员、巡查员、管护员、维修员),快速反应,联动解难。“垃圾窖垃圾溢出,未及时清运。”2022年12月20日上午9时20分,万安县罗塘乡晓瑞村村民孙小文往平台上传了一张照片,只过了不到27分钟,村级网格员郭林就操作办结。
如果村民上传的问题超过3、5、7、9天仍未处理,平台设定“超时监测”功能,会自动逐级上报,最高可直接向省级管理员推送,督促问题解决。“可这个超时监测功能截至目前在我们县至今没派上用场,因为问题均无超时处理。”万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庆说。
而在青原区,群众反映的8000多起管护问题事件中,在两小时内完成平台响应事件占九成以上,当天解决事件占八成以上,管护时效较过去缩短了约55%。
截至2022年底,吉安全市平台关注数已达149万人,事件上报数10.8万件,完结率达99.8%,好评率99.61%,实现了全省事件数上报数第一、村庄覆盖率第一、处理事件满意度第一。
用嘴说话易、用脚“投票”难。让群众从反映者变成参与者、从旁观者转化为行动派,这不仅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而且对乡村治理都极其重要。
推行乡村文明积分制是马源村提升乡村善治的另一大法宝。村里把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6类内容与乡风文明相融合,开展以文明积分兑换商品活动,激励村民从“站着看”转变为“主动干”。
老表们很实在,以往用税分兑换一些生活日用品,10积分能兑一支笔,20积分能兑一包盐,新增茶叶、黄桃等农产品种植面积每亩能积500分可兑更多物资……但随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发布之后,村党支部书记魏成芳改变了主意,决定将积分兑换标的从必需品扩大到必需项。
“我们作为井冈山的旅游名村,‘新十条’后乡村旅游在逐渐复苏。谁把房前屋后环境搞得好、谁把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实,我们就把游客团队推荐给谁家里。”魏成芳说,等到乡村旅游热起来,不仅奖“游客”,还可以奖“技术”。
“从必需品到必需项,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兑换必需品着重在奖励文明行为,奖励必需项主要在帮扶产业发展。”在井冈山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前看来,除了兑换标的增加,再有积分事项扩大的加持,可用来累积积分的行为扩大到农村生活、生产、生态方面,这样让老乡们“三生皆美、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用积分比文明好习惯养成的力度、比家庭团结行善的温度、比产业发展比赶超的速度,这就是打造和美乡村的应有之为。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吉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3年摘取国字号荣誉:2019年井冈山市获得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激励奖,2020年井冈山市、2021年安福县分别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政府受奖,百姓获益,乡村变景区,田园变乐园,美丽乡村转化成美丽经济,在井冈山市茨坪镇茨坪村,和美乡村带动了当地农户仅依靠旅游年均创收4万余元。
在吉安许多乡村,不仅蝶变成风景名胜地,而且发展成乡亲共富地,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